
薪火相傳五四魂
“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,只是向上走,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聲的發聲。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?!?/span>
———題記
百年前的神州大地,烏云蔽日,山河蒙塵。巴黎和會外交的慘敗,如重錘般擊碎了國人最后的幻想,卻也徹底點燃了沉睡的民族覺醒之火。五四運動,恰似一場滌蕩舊世界的磅礴風暴,以摧枯拉朽之勢,撕裂封建專制的枷鎖,讓“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”的精神光芒,穿透歷史的迷霧,照亮中國走向未來的道路。
1919年5月4日,北京的三千余名青年學生,懷著對祖國命運的深切擔憂,沖破軍警阻撓,云集天安門。他們高呼“外爭主權,內除國賊”“廢除二十一條”“還我青島”等口號,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,以毫不退縮的姿態向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政府表達最強烈的抗議。這場由青年學生發起的運動,如星火燎原,迅速蔓延至全國。工人罷工、商人罷市,各界民眾同仇敵愾,共同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愛國戰歌。
陳獨秀、李大釗等思想先驅,以筆為劍,在《新青年》的陣地上吶喊:“青春如初春,如朝日,如百卉之萌動。”他們用文字傳播民主與科學的火種,抨擊舊禮教、舊道德,為迷茫的國人指明思想解放的方向。這股思想的洪流,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國民意識,更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了堅實基礎,為中國革命開辟了嶄新的道路。
時光流轉,五四精神的火炬從未熄滅,反而在歲月的淬煉中愈發閃耀。從“為了新中國,前進”的董存瑞,到“寧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王進喜;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的雷鋒,到“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”的喀喇昆侖戍邊戰士,一代代中華兒女以青春赴使命,用熱血鑄忠誠,將五四精神融入民族的血脈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:“青年志存高遠,就能激發奮進潛力,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?!?
“志之所趨,無遠弗屆,窮山距海,不能限也?!蔽逅木瘢粌H是歷史的回響,更是時代的召喚。新時代的青年,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,更應接過歷史的接力棒,以“請黨放心,強國有我”的錚錚誓言,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。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里,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;在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,以敢為人先的勇氣突破新技術;在文化傳承的舞臺上,用創新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
回望百年,五四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,鐫刻著青年的擔當與奮斗。從興業路到復興路,從石庫門到天安門,雖時代在變,但中國青年的愛國情懷不變,奮斗精神不變。讓我們以五四精神為指引,以青春之我、奮斗之我,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,奏響屬于新時代的青春交響,書寫無愧于時代、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!